【专访】学者杨斌: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不是去挣钱的,而是去花钱的

sansa2025 sansa2025 2025-08-07 产品 阅读: 32
摘要: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怎么能说“古代中国失去了印度洋”?中国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印度洋啊!在日前出版的《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奖获得者、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杨斌提出“古代中国失去了印度洋”的说法。不过这一说法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反对。“说中国是农业帝国是对的,这并不排除中国也是海洋社会。”杨斌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怎么能说“古代中国失去了印度洋”?中国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印度洋啊!在日前出版的《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奖获得者、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杨斌提出“古代中国失去了印度洋”的说法。不过这一说法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反对。“说中国是农业帝国是对的,这并不排除中国也是海洋社会。”杨斌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说,过去我们受的教育是,长城一线以北是草原游牧部落,以南是农业社会,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有互补性,这成为了书写中国历史和中外关系史的基本线路。谈到海洋,一般会讲述海外如何来朝贡,顺便进行一些朝贡贸易。“这些虽然没有错,但是还不够,因为这样的描述中,中国的沿海地区、海外联系都成了农业帝国的附属品,成为了不重要的点缀。”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学者提出“海洋中国”的概念,认为海洋中国是跟陆地中国几乎同样重要的属性,把它从战术的地位提升至战略的高度。后来,杨斌又把视角从“海洋中国”扩展到了“海洋亚洲”,尤其是在研究海贝、撰写《海贝与贝币》一书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海洋亚洲的整体性。他说,“过去我们的亚洲只讲陆地,东边是太平洋,南边是南海、印度洋等,好像海陆是截然分开的,其实海洋深刻影响了我们陆地人的生活,海洋的影响可以深入到跟海完全不相干的地方。”也是在写《海贝与贝币》之时,杨斌注意到了1974年在泉州湾发现的南宋沉船——“泉州一号”。他写了关于这艘沉船的科普文章,之后的一系列文章发展成了他的海洋史专栏,这便是随笔集《人海之间》的由来。 《人海之间》杨斌 著北贝READ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9《人海之间》的重心在于古代中国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以印度洋为重点,介绍了泉州一号、黑石号、南海Ⅰ号等古船,串联起龙涎香、海贝、椰子等连接古代中国和海洋世界的物品,还涉及了海洋交流中的重要的事与人。杨斌认为,印度洋是古代中国的极远(西)之海,是海洋中国的最远触角,代表着海洋中国的最高峰。马尔代夫,这个今天的热门度假场所,原来正坐落于海洋亚洲和海洋贸易的要冲,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古代中国和印度洋世界交往的兴衰。01 中国如何失去了印度洋?界面文化:你认为,就海洋中国而言,唐代的中国属于被动接受,宋代的中国是主动进发。唐宋两代何以产生这样的区别?该怎么理解海洋上的“唐宋变革”?杨斌:八世纪初,鉴真大和尚到广州的时候就发现,广州海港停泊的海舶全部都来自国外,没有中国的船只。这些船只来自阿拉伯、印度、波斯以及马来世界——也就是说,唐朝时中国尚无海舶驶向南海与印度洋。南宋失去黄河故地,撤到南方,在军事上处于被动防御,但在经济政策上反而愈发开放。它控制的江南、四川等地都是多山丘陵地区,土地税收入大大减少,因而尤其需要依靠海洋贸易的税收,所以宋高宗下旨鼓励海洋贸易,对民间海贸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界面文化:元朝是唯一一个对印度洋有野心的朝代,对吗?杨斌:宋朝是地区性的王朝,元朝则是世界性的帝国,蒙古人建立了四个汗国,从东亚到中亚到莫斯科,他们之间有联系也有竞争。忽必烈想把东南亚、日本都纳入他的帝国,所以三次出征日本,还出征安南、爪哇,均告失败。四大汗国只有位于现在伊朗的伊利汗国认同忽必烈的合法地位,所以他不断派使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与之结盟甚至联姻,因而关系密切。界面文化:你在《人海之间》中谈到,元明的官方使节下西洋表面形式一样,但实质大为不同。能否具体谈谈这是为什么?杨斌:简单而言,元朝的使节基本上是在利用民间的船,公私兼用,既是官方使节又是商人,因此动力更强。明代不一样。永乐皇帝是篡位的皇帝,得位不正,增加其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制造万邦来朝的场景。天下万国都承认我是天子,我当然就是天子了。所以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不是去挣钱的,而是去花钱的。他不计成本把东南亚各国、印度洋各国的酋长、国王、苏丹都请到北京来,一手导演了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舞台剧。郑和下西洋依赖并征用了宋元以来原有的中国与海洋亚洲贸易网络,但它不是简单的借用,而是把所有民间的船、技术、人员和资源都征用了。原来民间自己可以造船和出海,后来都纳到了官方系统当中;下西洋结束后马上海禁,不许造船,不许出海。民间的原来的技术、造船的能力、人脉和资本被摧毁,商业网络也失去了,之后中国人和中国船没有再去印度洋。1567年明王朝又开关了,但只是部分解除海禁,只开了漳州一关,只能去南洋,不能去印度洋了。明清交替时期,因为战争接着海禁,沿海三十里不许居住,一直到1684年收复台湾之后清王朝才取消海禁。这段时期中国人新建了一个海洋网络,但这个海洋世界局限于东南亚,也就是南洋。02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外交吗?界面文化:人类学家项飚曾经谈到,现在一种流行的观点是郑和下西洋让我们错失了殖民非洲、抢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机会,另一种观点是郑和下西洋是精彩的全球外交的例子。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杨斌:前者不值一驳,因为郑和不是去发现,而是利用了唐宋元时期就建立的海洋网络,熟门熟路地抵达了印度洋世界。后者谈到了“外交”这个词。外交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国际关系中的概念,是平等的国家之间的概念,帝国之间只有朝贡关系(当然,也可以泛泛地说是“外交”)。此外,如果“精彩”是指这么多国王、苏丹、酋长都到中国来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警惕郑和叙事中的“中国中心论”,必须要考虑东南亚和印度洋世界的立场、角度和观点。具体说来,虽然多数外国使节(包括一些国王) 是主动、自愿地搭乘郑和船队抵达中国,但郑和下西洋途中并非完全没有物理冲突。《明史》就记载了郑和在马六甲海峡以及斯里兰卡(锡兰山)和当地的冲突:“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郑和是和平外交的代表,国外有些学者根据这些事件认为,郑和带着一支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途中还有冲突,抓了国王,因而不能认为完全是和平外交。界面文化:一种看法是,古代中国和印度洋的历史显示,求经、经商、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始终是主题,但欧洲人的活动一开始就是充满欺诈、血腥和罪恶,这和中国人去印度洋本质上就不同。你怎么看?杨斌:我过去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一个英国朋友告诉我,这样简单的归类是不公平的。因为刚开始,欧洲达到亚洲和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冒险家和商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捷径,从而避免被中间商盘剥。因此,他们来亚洲为了做生意,想获得暴利,起初还真不是殖民者,并没有殖民的意图。欧洲人最初来的是商人,为了来买丝绸、瓷器、茶叶,希望给一个机会,大家平等做生意。但他们要想做生意,需要答应一系列政治条件,这是传统的帝国思维。当然,人性都有恶的地方,会产生恶的制度,后来殖民成为一种选择,恶就占了显性地位。简单地说,殖民和殖民主义的形成同样是一个历史过程,这种罪恶的制度是慢慢被“发现”、被“创造”的。 郑和下西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界面文化:你在书中援引了一些旅行家的事迹。比如把汪大渊的事迹和郑和下西洋进行对比,认为其实汪大渊的难度大得多。郑和不过是用了已知的知识,到了一个已知的海域,只是规模更大一点。但大多数人认识郑和也认识马可·波罗,却不知道汪大渊。这是为什么?杨斌:郑和下西洋作为一个政治行为,获得了历代官方的高度许可,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对他的评价很高。汪大渊不过是一个民间商人,自己坐着船去了,回来了写了本书,当然不如官方的“大使”意义重大,但他留下的海洋知识对郑和下西洋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郑和之后,中国就忘记了印度洋的知识,汪大渊也被忘记了。有些学者不同意我说“中国失去了印度洋”,认为在主权、所有权方面我们没有拥有过印度洋。其实,“失去”不是说失去了所有权,而是失去了一种可能性。原来的网络、联系、渠道、机会都不要了、放弃了、断绝了,这就是“失去了”。03 什么是中国中心论?界面文化:海洋亚洲存在一个中心吗?马尔代夫是它的中心吗?杨斌:全球史研究有几种范式:一种有中心-边缘之分,比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都强调中心;还有一种范式强调networking,网没有中心,重要的是节点和枢纽,港口就是这样的节点;还有一种是链式,一环扣一环,不像网那样可以四通八达。马尔代夫是不是中心?从不同角度看,它是中心,因为所有航船基本上都要经过这个地方;但它也不是中心,而是一个枢纽,因为每个港口对商人和水手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马尔代夫风光界面文化:我们该怎么去理解这些“中心”的存在,又如何做到“去中心”地进行讨论?杨斌:“去中心化”是有歧义的。是“去-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世界历史发展有中心吗?我认为是有的。有中心的就得承认中心,不能把中心去掉,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欧洲的现代性或现代化进程以欧洲为中心”并非欧洲中心论,“北京是政治中心”也不是中心论。“中心主义”是过度强调用某地的角度立场来书写所有的地区,“中华中心主义”指的是把边疆看作是蛮夷、不开化的、等待我们去教化和拯救的。批判和修正中心论(或中心主义,-ism)是必要的。我们从中心看,也要从边缘看看,互补互相正,相辅相成。一些中国学者认为,欧洲人写的书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所以就用中国的立场去纠正,实际上是在使用另一种中心主义,背后的逻辑完全一样。我经常说,“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你说的就不是欧洲中心论。”在中国做全球史或者中外交通史一个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容易取得的进展,就是反思自己的中国中心论的立场。在史料方法上,我们要多看各种不同的史料,包括中文的、傣文的、英文的、法文的等等,相关事件不同人的、不同语言的、不同立场的文献都要看,进行平衡和综合。可是,如果史料全部是中文的,那该怎么办?那就要反思背后的立场角度。史料撰写者有自己的立场,会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讲出来、留下来,不想说的就不会写,对自己有害的也不会写。比如说,中国边疆中文史料很多,如果全盘接受这些史料,其历史叙述大致不超出“吾到,吾战,吾胜”而后“文而化之”的套路,充满了朝贡体系和儒家文化至上的立场、心理和口吻。我在《季风之北,彩云之南》的序言中写过,对中文典籍的解读必须要努力理解between lines(字里行间)、behind lines(未尽之言)以及beyond lines(未述之言)。 《季风之北,彩云之南》杨斌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专访】学者杨斌: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不是去挣钱的,而是去花钱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访】学者杨斌: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不是去挣钱的,而是去花钱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相关
一同感受“极创遨游”中国国际时装周日程发布

一同感受“极创遨游”中国国际时装周日程发布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82
2023年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30周年。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创办以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美学”旗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中国时尚行业持续迸发创新活力。2023年是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关键之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20...
个人养老金巨亏,还值得继续投入吗?

个人养老金巨亏,还值得继续投入吗?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81
最近股市暴跌,我不但在股市挨打,还因为此前推荐朋友买个人养老金被抱怨了。我打开自己的个人养老金,确实是惨。我买的三只养老基金,截至2月3日亏损幅度分别是华夏养老2045三年持有(FOF)-19.07%,中欧预见养老2050五年持有(FOF)-25.71%,兴全安泰积极养老五年持有(FOF)-12.95%,我看一下持有时间408天了,整体体验确实很差。2022年11月份,我国正式开通个人养老金业务,...
中国顶级豪宅纷纷换了主人

中国顶级豪宅纷纷换了主人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80
作者 | 曹安浔编辑 | 黄 昱作为广州最贵的豪宅,侨鑫汇悦台对标的是深圳湾1号,建成近十年来名流、富商、球星业主云集于此,他们于豪宅之巅直望珠江和广州塔,出手豪奢,动辄一套上亿元,单价一度超过30万/㎡。汇悦台也由此编织出一段段全国顶级富豪群体的传奇故事,吸引无数人追索。只是如今,在这一座座上亿豪宅中上演的,更多了一些“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辛酸和易主故事。近日,阿里法拍平台显示,两套汇悦台...
今晚,按兵不动!

今晚,按兵不动!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110
隔夜,现货黄金在一周高点下方企稳,日内最高触及1975.19美元,最低触及1955.22美元,最终收报于1959.14美元。今日欧市盘中,黄金小幅上涨,目前在1968美元附近徘徊。中国资产爆发!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高开后走势震荡,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盘中一度转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涨0.47%、0.07%、0.16%。美股此番走势,主...
价格腰斩!有人一箱一箱往家搬,紧急提醒:已有多人中招

价格腰斩!有人一箱一箱往家搬,紧急提醒:已有多人中招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80
近期,随着海运车厘子大量到货,不少市场的车厘子价格大幅下调。相比车厘子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可以说是“拦腰斩”。福建厦门某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商:刚开始一件(十斤)是1000多元 ,现在打三折多了。随着车厘子的降价最近有浙江网友发帖称车厘子买多了,家里人不太吃怕坏了所以自己一下子吃了两斤结果又吐又拉该网友表示一吃就停不下来结果吃过量导致上吐下泻她说以后不敢吃了要不是今年便宜自己也不会吃那么多由于市价一降再...
住建部正式“宣判”!恒大和许家印的结局,已经非常清晰了

住建部正式“宣判”!恒大和许家印的结局,已经非常清晰了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82
恒大资不抵债后,许家印和丁玉梅悄悄的来了一波“技术性离婚”,许家印把数百亿个人财产和公司分红转移给了丁玉梅,丁玉梅潜逃海外成立了家族信托,把这部分资产保护了起来,成功的跟恒大和许家印进行了切割,只留下许家印在国内“顶雷”。随后,丁玉梅又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上演了一波“技术性起诉”,起诉自己的亲儿子许腾鹤,要求许腾鹤还钱10亿港元。原因是许腾鹤曾经跟丁玉梅签订了借款协议,而许腾鹤已经严重逾期了。很明显...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